我在哪里?我是谁?我该怎么样?
——读《话说检察权》有感
周欢庭
有这样一个故事:1849年,年仅19岁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创立检察官法。70年后——不是下令70年后,而是这位高龄皇帝死了70年后——奥地利终于制定了这部法律。“最快的速度”,“只”花了137年,期间,所有奥地利检察官都在不断地问两个蠢问题:我是谁?我的位置在哪里?
是的,我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问:我在哪里?我是谁?我该怎么样呢?因为是刚从一名社会工作人员转变为检察机关的一员,虽是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或许应对检察机关有一定的认知,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对检察院的职能和分工不太清楚,不了解检察人员的职责。也正是在迷惘时,翻开了一本《话说检察权》,里面的内容让人读后茅塞顿开。
一、我在这里——守护法律的地方
有国家的存在,它的法律必然存在,维护的机关也必然存在。那么是谁充当维护的角色呢?正是检察院,她就是国家法律的守护者。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行使国家的检察权。
二、我就是一名检察人员
“知者不惑”,人应该正视自己,明确己身所在的位置,只有在对自身不会产生迷茫、疑惑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在这里,我就是一名检察人员。《话说检察权》中对检察人员的描述是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她是“站着的法官”。
“惟有葵花向日倾”,有了明确方向的人,就像艳阳下的向日葵可以尽情绽放。在检察机关的职能中,无论是批捕权、起诉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职务犯罪侦查权,还是其他检察机关依法应履行的检察权能的行使中,需作为执行主体的检察人员通过执行具体职务予以实现的。那么我作为一名新录用检察人员,如何才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最好呢?
三、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检察人员
(一)、“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自己要在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的同时,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强化纪律约束,更需要注重修炼“内功”,提高修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但是良好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长期培养的结果;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因此,自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见贤思齐,提高职业素养,做良好习惯、良好道德的主人。
(二)、在思想上,自己要提高对“检察人员”这个光荣称号的职业认同感,使自己对检察工作的定位实现由就业向职业再向事业的转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检察事业中,把检察事业作为展示自身才华的广阔空间,为之奉献自己的热情、青春和生命。 在工作上,要多做,多问,多想,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检察工作,并时刻做到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洁,廉辩。这样才无愧于胸前那一枚小小的、但在心中却沉甸甸的检徽。
“毫厘之间判明是非,不仅关乎他人生命,更体现法律的尊严,从纷乱的线索中追寻真相,还原事实,以给清白者还清白,以让违法者受到追究,在不纵不横的两端,以公正诠释‘法重如山’。”这是书中对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白洁的评语,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对检察官乃至所有检察人员的最好诠释,每一名检察人员都会为之而努力。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一位检察官。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篁庄大道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