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人生
——读周国平《只有一个人生》有感
江门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黄兵
当时在书店决定买下《周国平作品精选》的时候完全是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有着镂空花纹的蓝黑色外封套上明黄色的内封,有一种知性而又不失活泼的美。书中收集的是作者周国平从1983年至2004年间出版几部散文集的作品精选。最打动我的就是作者于1983年出版的散文集《只有一个人生》,其中对人生的虚无以及人生的宝贵之间辩证关系的阐述让我深深折服。
人说,你知道的越多,对这世界了解的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的渺小,也越对这世界产生敬畏。年幼时,我以为我看到天与地就是整个世界的全部,就像《苏菲的世界》中所说的那样,生活在兔子皮毛下的虱子,以为兔子的皮毛就是世界。虽然在理性上,很早我就知道人有生老病死,但我似乎从未正视过这一问题。潜意识里总以为我的日子就像四季长青的樟树叶子一样稠密,一样无穷无尽。直到2006年奶奶离世,我才正真第一次面对了死亡。周国平在书中说“父母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屏障,当父母还在世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死亡,因为父母为你挡住了去路,而当父母离世后,你的去路也就敞开了。”当亲眼看见一手把我和妹妹带大的奶奶被最后一铲黄土掩埋时,我在心痛之外,隐隐的有了一种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这时我才真正发现我一生的时光却也只是这万千世界,浩瀚宇宙中的一瞬。犹如焰火般,当我聚集了所有的能量与勇气冲上夜空之后,却也只能绚烂刹那,便化为灰烬,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容不得半点留念。其他人,便再也不会记起这世界还有我这样一个人曾经存在过。以前看历史书的时候,我耻笑过那些用尽一切办法想“万岁”的皇帝老儿们,派人到蓬莱仙岛寻找仙药的秦始皇,为修炼仙道二十六年不上朝的嘉靖帝,炼金丹、服金丹导致中毒身亡的皇帝们更是不少。多么无知、荒唐啊!但当我也真正的直面死亡这个问题时,我渐渐能理解他们对人世的眷恋与不舍了。无论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每一个生命都终将消逝,在这无情的自然规律面前,任何人都是无力和渺小的。在整个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转瞬即逝的一粒尘埃。由此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让人感到虚无,萌生颓废。终究会万事皆空的,所谓的努力,所谓的奋斗意义何在,所以何必要活得那么辛苦呢?近来听一教授讲授国学时,其提到了佛教的精髓。想来,佛教应是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的集大成者了,“人生苦短”便是佛教对于人生的归结。于是佛教便教育人们,要看破人生的空幻,戒欲、戒嗔、戒痴,从而自觉地放弃人生,以达到“涅槃寂静”。
周国平对人生的虚无也有着深刻的感悟。但是他并没有被这种虚无所击倒。从人生的一次性和短暂性中他看到了人生的宝贵。在书中他说道:“这唯一的一个人生是我们全部所有,失去它我们便失去了一切,我们岂能不爱它,不执著于它呢?”是啊!人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多么的可贵啊,于亿万年间,你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体会这个世界的机会就只一次。所谓的来生,只是人们一种自欺欺人的可笑谎言。今生实现不了的愿望,便消极的寄托在来世,就此放弃了今生努力和追求。但事实上,如果今生的愿望,今生不努力,便就永无实现的机会了。与其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被人生所掌控,不如主动的掌控人生,活出别样的精彩。生活就是在期许、满足,新的期许,和新的满足之中轮回。这种轮回成了人生的一种重要动力。而幸福就产生于这轮回之中。
“一味执著也和一味悲观一样,同智慧相去甚远。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执著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态度。人生即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我想书中的这段话才是周国平对人生的真正态度。不要过于看重人生的成败、荣辱、福祸、得失,而是用一种豁达的胸怀去包容和体验人生带给你的一切感触。人生真正精彩的正在于这种丰富的阅历和体验。就像一则广告中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我以为,抱着虚无的人生态度,“四大皆空”的活一万日与活一日一样。而精彩丰富哪怕一日,这一日也将永远被定格。每个人的人生中不总有一些时光是会被记忆一辈子,而有些人的一些时光却会被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甚至是世世代代的人记忆。我想那些因为伟大而不朽的人,已上升为夜空中的恒星,永远的被人仰望了。
而对于平凡的我们,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是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初次恋爱时的心动,亲人离世时的痛楚,功败垂成时的懊恼,以及酒逢知己千杯少时的畅快,都是人生馈赠的礼物。所以,看重事业的人,努力的工作吧,从中去领悟奋斗的充实;看重家庭的人,全心的爱你的家人吧,从中去体会幸福的温暖;看重朋友的人,主动去联络或拜访朋友们吧,从中去了解友情的真诚……只是当一切都不那么如你所愿的时候,用一颗平淡的心去迎接并细细品味这五味陈杂吧,因为这就是你真实而又宝贵的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