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物 调 阴 阳
----《阴阳一调百病消》读书笔记之一
公诉科 谷俊仙
一、 十大属阴的食物
1、苦瓜泄心肝之火
清代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苦瓜是泄心肝之火的,因为肝主目。当我们心肝有火时,就可以多吃一些苦瓜来泻火。由于肝气从人体的左边升,肺气从右边降,所以在我们左脸有了上火,如出痘痘,左边牙龈疼痛等症状时,就可以多吃苦瓜来泻火。
2、空心菜清肠胃之热
空心菜性寒,味甘,《陆川本草》认为其具有清肠胃之热,通大便的功能,非常适合胃肠积热、大便不通的人食用。一般,如果感觉自己有口臭了,就说明肠胃有积热了,此时就可以多吃空心菜。
另外,空心菜还可以利尿,治疗小便不利、尿血等症,如果尿的颜色发黄发红,尿痛就可以多吃空心菜。
3、马齿苋泄肠道湿热
马齿苋又叫五行草,汇聚了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精气,老百姓也叫它“长命菜”。因为它的叶子是青色的、梗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根是白色的、籽是黑色的。在五行里,青色属肝木,红色属心火,黄色属脾土,白色属肺金,黑色属肾水。
马齿苋性寒,味酸,入大肠、肝、脾经,可以清热祛湿,治痢疾、腮腺炎,还可以治疗疮疖红肿,若被野蜂蜇到,可以把马齿苋捣烂了涂到患处。
由于马齿苋汇聚了五行的精气,它的清热作用也是全方位的,但清肠道湿热的作用较大,可以治疗热性腹泻等。
4、鱼腥草清热解毒
鱼腥草性微寒,味辛,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还可以止血、止咳。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对脾胃湿热、便秘腹满的人也很有效。在西南地区,有些老人喜欢将鱼腥草采回家,晒干后存放,一旦有家人感冒发烧,出现流鼻血、牙痛等问题,就用鱼腥草来煲汤喝,十分管用。当我们有痰黄、胸痛、高热等症状时,除了及时就诊,还可以多吃鱼腥草来辅助治疗。
5、菠菜清肠胃热毒
菠菜非常耐寒,其性质比较寒凉,入肝、胃、大肠、小肠经,可以润燥滑肠,清热除燥,专治头昏烦热和慢性便秘。《本草求真》中说,“菠菜,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痣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又言能解热毒、酒毒,菠菜气味既冷,凡因痈肿毒发,并因酒湿成毒者,须宜用此以服。且毒与热,未有不先由胃而始及肠,菠菜既滑且冷,而味又甘,故能入胃清解,而使其热与毒尽从肠胃而出矣。”
6、苦菜清血分之热
苦菜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对治疗感冒和扁桃体炎都有很好的作用。《滇南本草》中说苦菜能“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请积,利水便。”
7、莲子心 泄心火
莲子心性寒,味苦,入心、肺、肾三经,它能由心走肾,使心火下通于肾,又能回环上升,使肾水上潮于心。
莲子心不但可以清火,还可以安神,患慢性病导致的心烦失眠者,可以用它;对于发高烧而神志模糊的病人,莲子心也有奇效;除此,莲子心还有降压的作用,因高血压而心烦失眠的人可以用莲子心泡茶喝。通常嫩一点的莲子心泡出的茶味道清淡,越老苦味越重。
若有心肝之火,可以用莲子心三克、竹叶三克,泡水当茶喝。
8、丝瓜:皮解毒、络清热、肉润肠
丝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当人出现血热便血、痔疮出血、大便燥结时,可以多吃丝瓜。
在古代,丝瓜的汁液是用来清痰热的,古人将正在生长的丝瓜的下端切去,在下面放个容器,将滴到容器中的丝瓜的汁液用来治疗黄痰咳嗽等症。现在我们也可以用丝瓜来榨汁清热化痰止咳。
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作用。
丝瓜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金疮、疔疮,古代的用法是把丝瓜皮晒干储存,用时再焙干,研成粉末,用酒调敷在患处。
9、黄瓜清热补津
黄瓜性凉,味甘,入肺、胃、大肠经,可治疗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等。若舌头很红,或舌苔很黄,吃黄瓜就比较好。若患了热性病,出现津液亏乏时,可以用梨、西瓜、黄瓜等一起榨汁,能很快缓解干燥症状。
另外,黄瓜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防治酒精中毒、抗衰老等作用。
10、芹菜泄肝胃之热
芹菜性凉,味甘,入肺、胃、肝经,可以清热除烦、平肝气、清胃火、凉血止血。大便秘结和高血压的人都可以多吃。
芹菜最主要的作用是入肝经,所以当我们身体肝风内动,出现头昏脑涨、面红目赤、血压升高时,吃芹菜就能起到平肝降压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芹菜加热的时间过长,降血压的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所以不可长时加热。
芹菜入肝经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调月经。妇女的胎、产、月经等都和肝经的疏泄有重要的联系,如果肝经有热,就会出现疏泄过度,导致月经的时间过长、淋漓不尽,此时我们就可以多吃芹菜来凉血止血,古时的人们就经常用它来调月经。
芹菜还是疏通肠道的搬运工,不仅可以加快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减少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还可以经肠内消化产生一种抗氧化剂,这种抗氧化剂高浓度时可抑制肠内细菌产生的致癌物质。
二、 十大属阳的食物
1、生姜解表散寒
生姜性温,味辛,气味芳香而清,最大的功能是行阳散气。若人体受寒了,可以喝一些生姜水,将体内的寒气发散出去。
人们常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意思就是,早晨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姜是纯阳之物,此时吃了姜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推动气血运行,让人一天都精神振奋。而晚上睡前吃点萝卜会清肺宁神,也有助第二天大便的排出。
2、韭菜补肾起阳
韭菜又叫起阳草,性温,味辛,有补肾起阳的作用,所以民间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因为韭菜壮阳,藕滋阴。
3、小茴香暖下腹
小茴香是常用的香料,形状好比谷粒,性温,味辛,入肝、肾、脾、胃经,能温肝肾、暖脾胃、理气和中。
小茴香还可以散寒止痛,和胃理气,治疗疝气。疝气,也叫小肠气,是寒气积邪于小肠之间导致的小腹疼痛、睾丸胀痛。相传,清朝末年,俄罗斯的富商米哈伊洛夫正在游览西湖时疝气发作了,疼得他抱着肚子大喊大叫,富商的行医毫无办法,船夫赶紧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来后,用一两小茴香研成粉末,让病人用绍兴黄酒送服下去,约莫过了二十分钟,小腹就不那么疼了,再过了一会就完全不疼了。他还以为中医给他用了什么稀世珍药,结果一问,是小茴香,他连称神奇。
由于小茴香有温暖下腹的作用,女士遇到寒凉导致的痛经时,也可以用小茴香煎水喝。
4、川椒驱寒祛湿
川椒俗名花椒,产于秦地的叫秦椒,产于蜀地的叫川椒,性热,味辛,生时有毒――“川椒,闭口者杀人”,入脾、胃、肺、肾经,能温脾胃、补命门(肾)、散阴寒、止疼痛、燥风湿。
用川椒煮水泡脚可以燥湿驱寒。著名中医施今墨的养生习惯就是每晚必用花椒水泡脚,道理就是花椒水能祛湿散寒、温脾胃、补命门。
5、胡椒温中散寒
胡椒是辛热纯阳之物,如果体寒,吃了可以驱寒,如果体热或易患热病的人吃了就会动火伤气,加重病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他自小就酷爱吃胡椒,结果年年都得眼病,后来慢慢知道了,就咬牙改掉了吃胡椒的习惯,眼病也就好了。
同时,胡椒还具有开胃的作用,在现在的西餐厅里基本都有胡椒,估计就是想让你开胃多吃多花钱(呵呵)。
6、南瓜温补脾气
南瓜性温,味道甘美,入脾胃两经,可以补中益气,对于脾虚气弱的人很有补益作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南瓜是一种很好的蔬菜,因为它可以阻止血糖的迅速升高与降低,有稳定病情的作用。
但是,南瓜不要多吃,多吃以后,一容易引发脚气,二容易引发黄疸。因为中医讲究以色补色,南瓜色黄,吃多了易得黄疸。
7、香菜散寒行气
《本草纲目》认为,香菜辛温香蹿,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可以辟不正之气,行心脾正气。若外感风寒,吃香菜可以起到驱寒发汗的作用,这一点,香菜和葱白的作用相似。
但因为香菜能动气,所以是发物,吃后容易导致旧病复发,且多吃也会影响视力,故不宜多吃。另外,有狐臭和口臭的人也不能食用香菜,食后问题会加剧。
8、栗子温补脾肾
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对于脾胃虚寒的人可以益气健脾,厚补胃肠;此外,栗子还可以补肾,古时又叫肾之果,如果老年人因为肾虚导致腰酸背痛,可以吃栗子来补益,栗子的补益作用甚至能和当归、人参媲美。
但栗子不宜多吃,因为它“生极难化,熟易滞气”,还可导致脾胃积热。
9、洋葱发散表寒
洋葱性温,微辛,味甘,入肝、脾、肾、肺经,具有温中通阳、理气和中、健脾进食的功效。不过,它的最主要作用还是发散风寒,感冒不出汗时可以多吃点洋葱,或用洋葱熬水喝。
10、大葱发表通阳
大葱性微温,味辛,有发表通阳的作用。俗话说,葱辣眼,蒜辣心,辣椒辣两头。葱的这种味道很有刺激性,这种辛辣的气味可以帮助人体将表寒清透出去,从而解除感冒发冷的症状。
用来治感冒时,我们通常是用葱白部分,葱白归肺经和胃经,《本草经》认为葱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感冒时,用葱白熬水,趁热喝,捂一点汗,鼻塞和发冷的症状就会缓解。
三、需注意的问题
属阴的食物均性质寒凉,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属阳的食物均性质温热,体内有热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总之一句话,温则凉之,凉则温之,反之不行。